
自英國石油公司(BP)承認其綠色轉型嘗試以失敗告終后,能源行業的風向就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各大油企紛紛回歸石油和天然氣業務。今年2月下旬,BP宣布每年將提高25%油氣生產投資,同時削減70%與能源轉型相關的業務投資。
這家能源巨頭正在強勢回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BP計劃未來五年啟動27個新油氣項目。該公司剛剛宣布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天然氣項目作出最終投資決定,預計兩年后投產,峰值產量可達每日6.2萬桶油當量。此外,BP價值250億美元的合同近日獲伊拉克政府批準,將開發基爾庫克地區的關鍵油田。另一方面,英國與荷蘭能源巨頭殼牌(Shell)以相對溫和的嘗試認清了事實:任何從碳氫化合物向靠天吃飯(風光發電)的轉型都是高風險賭注。雖然荷蘭法院曾勒令殼牌削減油氣產量以減少排放,但該公司的風電和太陽能投資明顯不及預期,此后其上訴成功,二審法院撤銷了這項裁決。

殼牌近期更新短期計劃,降低未來三年支出目標并優先發展天然氣業務。2025至2028年間,這家能源巨頭的年度資本支出計劃為200-220億美元,較2023年220-250億美元的年度預算有所下調。在產量目標方面,殼牌計劃到2030年前實現液化天然氣年銷量增長4-5%。
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是石油巨頭轉型失利的例外之一。這家法國能源集團推行從油氣向低碳電力轉型的多元化戰略,但難能可貴的是,其在推進轉型的同時始終沒有忽視核心業務。

在近期公告中,道達爾能源宣稱在實現大幅減排的同時,其平均動用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達到同業最高的14.8%。近日公開消息稱,道達爾能源在烏干達的東非原油管道項目(EACOP)已獲得第一筆外部融資,標志著該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與歐洲同行相比,埃克森美孚(Exxon)、雪佛龍(Chevron)等美國油氣巨頭對于傳統油氣賽道的忠誠和信心難以動搖。這些公司在保持核心業務的同時,僅對轉型作出有限的財務讓步,結果是其表現遠優于大舉轉向綠色能源的歐洲企業。

埃克森美孚計劃未來五年將油氣產量提高18%,并將為此增加資本支出。雪佛龍剛剛啟動哈薩克斯坦田吉茲(Tengiz)油田的重大擴建項目,這將使這一巨型油田的產量增加26萬桶/日。
同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今年1月批準了雪佛龍以530億美元收購赫斯(Hess Corp.)并獲得其圭亞那石油資產,雖然這筆收購此后又遭到埃克森美孚的質疑并面臨進一步審理。從行業巨頭們的戰略布局來看,石油行業巔峰期遠未到來。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