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原油市場風云突變,價格大幅下跌,引發全球關注。繼上周油價大幅上漲后,4月3日和4日,國際油價連續兩天暴跌,WTI(美原油)原油期貨兩日累計跌幅超過13%。截至北京時間4月7日16時,紐約WTI主力期貨油價從4月3日的約71美元/桶,跌至約59美元/桶,跌幅達17%;倫敦布倫特主力期貨油價從4月3日的約74美元/桶,跌至約63美元/桶,跌幅為15%。這波跌勢使自今年3月以來國際油價上漲的態勢戛然而止,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均跌至自2021年初以來的最低點。
此次油價暴跌的導火索是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以及OPEC+的增產決定。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能源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所長郭海濤分析稱,美國加征關稅導致貿易沖突升級,破壞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直接打擊了全球主要原油進口經濟體的前景,同時引發了對未來能源市場的深度擔憂和能源格局的進一步調整。
與此同時,OPEC+的超預期增產也加劇了油價的下跌。OPEC+產油國通過視頻會議達成協議,8個主要產油國自5月起將原油日產量提高41.1萬桶。金聯創原油分析師韓正己表示,OPEC+增產與投資者對經濟與能源需求前景的擔憂共同導致國際油價承壓大跌。盡管OPEC+對于穩定油價仍有較高的意愿,但其內部對于減產執行的力度仍需市場觀察。若內部超產國難以控制產量,OPEC+內部的分裂壓力或將增加。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交織下,原油市場彌漫著愈發濃重的悲觀情緒。各大金融機構紛紛下調油價預測。摩根士丹利預計,今年布倫特原油均價將為70美元/桶,較此前預測下調了5美元;高盛也認為油價存在跌破其70美元 - 85美元預期區間的風險;摩根大通上周在倫敦能源會議上成為了首家喊出油價可能跌至50美元區間的機構;花旗集團則重申了60美元的悲觀預測。
不過,郭海濤也表示,從中長期視角來看,全球市場秩序會逐步恢復,油價下行會促使市場需求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對等關稅”對原油市場造成的沖擊。隨著供需關系的逐步調整,國際油價有望企穩。但在此之前,原油市場仍需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投資者需保持謹慎態度。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