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加速提升,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40%的大關,這一趨勢正深刻影響著傳統潤滑油市場。曾經相對穩定的行業格局被打破,新的機遇與挑戰不斷涌現,為潤滑油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壓力。
面對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國際潤滑油巨頭們紛紛調整戰略,加速布局新能源賽道。殼牌(Shell)作為行業領頭羊,率先推出了專為電動汽車設計的減速箱油和熱管理液,憑借其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市場影響力,殼牌在合成油市場的份額預計將在2025年占據高端市場的70%以上。美孚(Mobil)也不甘落后,開發出了耐高壓絕緣冷卻液,并推出了“美孚1號電動專享”系列產品,主打延長電池壽命和提升能效,精準滿足了新能源汽車用戶的痛點需求。道達爾(Total)則通過特氟龍技術提升機油潤滑性能,并積極布局生物基潤滑油,以實際行動響應歐盟的“碳中和”政策,展現出了緊跟環保趨勢的戰略眼光。
在國際品牌積極轉型的同時,本土潤滑油品牌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崛起勢頭。這些品牌不再僅僅依靠“性價比”參與市場競爭,而是逐漸走上了“技術突圍”的發展道路。長城潤滑油作為國內知名品牌,積極布局新能源領域,推出的電動汽車恒溫液具有廣泛的適配性,能夠與眾多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完美匹配。龍蟠科技則通過深入研究市場需求,開發出了混動發動機油和氫燃料熱管理液等差異化產品,成功切入細分市場,實現了扭虧為盈。中石油昆侖潤滑油則憑借與一汽、東風等汽車巨頭的緊密合作,共同研發出低灰分環保型機油,不僅滿足了國六排放標準,還體現了昆侖在環保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潤滑油品牌的變革,還促進了潤滑油市場產品結構的升級。環保與高性能已成為市場的兩大剛需,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產品升級方向。隨著環保意識的日益深入人心和政策層面的大力推動,環保型潤滑油的市場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預計到2025年,環保型潤滑油市場規模將突破150億美元。殼牌與道達爾等國際品牌合作開發生物基潤滑油,龍蟠科技則積極研發植物油基產品,都充分展示了環保型潤滑油市場的廣闊前景。同時,合成油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優勢,逐漸成為市場的寵兒,合成油替代傳統潤滑油的進程正在加速。

在市場拓展方面,渠道下沉與區域市場的開發成為了潤滑油行業發展的新方向。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域市場正逐漸成為潤滑油市場的新增長極。這些地區的代理商單店月利潤可達2-3萬元,吸引了眾多中小投資者的目光。此外,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模式也成為潤滑油市場的新興趨勢。企業通過短視頻平臺進行引流,與物流企業合作實現精準營銷,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潤滑油市場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頻發,傳統燃油車潤滑油市場受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沖擊而進一步萎縮。同時,技術研發方面也存在諸多難題,如電動車潤滑油需要解決耐高壓、絕緣性等關鍵技術問題。此外,高算力芯片國產化率不足也制約了高端產品的研發進程。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全球化的浪潮也為中國潤滑油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二手車出口市場的巨大潛力為潤滑油的配套服務提供了新的市場場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潤滑油從業者需要緊跟新能源車的發展需求,深入研發細分產品;積極布局生物基、可降解潤滑油領域;通過提供增值服務提升客戶粘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行業洗牌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