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世界在和平與穩定、發展與繁榮、交流與合作方面均面臨多重壓力與嚴峻挑戰。這一年,百年巨變加速演進,全球能源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動蕩。化石能源面臨著環境保護要求日益嚴格和全球氣候變化緊迫性的雙重壓力,各國紛紛制定更加苛刻的碳減排目標,能源轉型成為大勢所趨。
2024年,烏克蘭危機繼續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中東局勢持續升級,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了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美國方面,特朗普贏得大選后,美國回歸化石能源,試圖加大國內開采力度并放松出口限制。與此同時,中國《能源法》于2024年11月通過表決,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中國能源領域首部基礎性、統領性法律的誕生,為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新冠病毒感染結束后,全球經濟復蘇帶動了能源需求的溫和增長,但石油需求受到電動汽車沖擊的明顯影響。國際能源署預計,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相比2023年增長84萬桶/日,達到1.028億桶/日。然而,在中東沖突持續升級的背景下,石油輸出國組織堅持減產政策以穩定價格,而美國原油產量則創下歷史新高。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在70~92美元/桶的區間寬幅震蕩,年末回落到75美元/桶以下。
天然氣方面,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再創歷史新高,國際能源署預計增幅超2.5%,總量達到4.2萬億立方米。烏克蘭危機使全球天然氣貿易架構發生顛覆性變化,部分在建項目的延遲投產以及巴拿馬運河擁堵和紅海危機等問題,使得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仍處于緊平衡狀態。盡管如此,全球天然氣價格仍在相對合理的區間波動。
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一些激進石油公司為了重振股價、緩解投資者擔憂,放棄了低碳轉型戰略,重新回歸和聚焦傳統油氣業務。BP、殼牌等石油公司紛紛宣布出售可再生能源業務,并下調碳減排目標。相比之下,美國老牌石油公司則繼續深耕油氣上游業務,不斷提高油氣產量。全球油氣行業延續了并購熱潮,特別是美國的頁巖油氣資產成為并購的重點。
然而,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繼續蓬勃發展,中國能源綠色發展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引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強勁增長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結構中的占比超過30%,清潔能源發電總量占比接近40%。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連續多年占全球新增裝機的一半以上,國際能源署預計中國將鞏固其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導者的地位。
在交通運輸領域,電動汽車正加速對燃油車的替代。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700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20%以上。中國電動汽車年產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充電設施數量也大幅增加,為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烏克蘭危機持續升級對全球能源和貿易格局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能源安全問題重回視野焦點,歐盟加快能源轉型步伐以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美歐持續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能源市場兩極分化的格局日趨明顯。美國增加出口至歐洲的油氣,俄羅斯資源被迫東移南下尋找市場。同時,俄羅斯外貿結算受到嚴重限制,試圖構建自己主導的國際支付系統。
在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后,全球對美國未來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的高度關注。特朗普是堅定的化石燃料支持者,他上臺后預計將進一步鞏固美國作為最大能源生產國的地位,并放松對能源出口的限制。同時,特朗普還可能大幅提高自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等新興優勢領域。
展望2025年,國際能源署、歐佩克和美國能源信息署均對全球石油市場看弱,認為將面臨嚴重的供大于求的壓力。天然氣方面,預計全球需求仍保持增長態勢,但供應緊張問題依然存在。能源轉型需要國際合作,任何理由的限制、貿易壁壘、脫鉤斷鏈都會減緩新能源的發展,推遲碳中和的實現。中國政府承諾的2030年、2060年碳中和目標是中國化石能源退出的時間表。應對百年未有的沖擊與挑戰,需要全球各國共同努力,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