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始全球原油貿易格局重塑,我國原油進口來源結構也發生變化。2023年我國從中東地區進口原油的比例下降,而且不同來源地進口均價的價差顯著擴大。預計2024年我國原油進口來源結構相較2023年不會發生顯著變化,不同油品進口價差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為地方煉廠緩解高油價帶來的成本壓力。
自2022年地緣問題開始后,全球原油貿易格局重塑,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地也發生變化,中東地區原油進口占比下降,且不同地區間進口均價的價差顯著擴大。
2023年中東地區原油進口占比下降。從2023年1-9月的數據來看,我國原油前十大進口來源地依次為歐洲某國、沙特、伊拉克、馬來西亞、阿聯酋、阿曼、巴西、安哥拉、科威特、美國。其中,中東國家占比為44.9%,相較于2021年和2022年分別下降了3.2和6.1個百分點,尤其相較2022年降幅顯著。此外,沙特曾多年位居我國原油進口來源第一的位置,但今年占比降幅明顯,相較于往年17%左右的比例降至15.7%。與此同時,歐洲某國和馬來西亞的進口占比快速提升。


中東原油進口比例的下降和其出口價格有直接關系。通過對比2021年和2023年同期原油進口均價,可以發現不同來源地進口均價的價差顯著擴大,其中中東原油價格偏高。
2021年從不同來源進口的原油均價都在65美元/桶左右,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價差不超過4美元。但2022年開始,不同來源地的原油進口價格差距已有擴大跡象,到2023年進口原油中最低價仍為馬來西亞原油,最高價為阿曼原油,兩者價差擴大至16.0美元。其中的原因可以從全球貿易流向變化沖擊基準價價差和不同油品的特性及供需關系存在差異來拆解。
全球貿易流向的新格局沖擊三大基準油品之間的價差。2022年地緣問題打破以前的原油貿易格局,6月歐美對歐洲某國能源管制措施落地后,加劇了歐洲局部原油短缺,使得布倫特大幅溢價,Brent/WTI價差和Brent/迪拜價差均出現異動。之后歐洲地區逐漸增加了從北美、中東和非洲等地采購原油,2023年從北美、中東到歐洲的原油海運發運量顯著高于往年,甚至多次創下新高。同時,亞洲原本就是中東原油的最大買家,美國煉廠也對中東的中質含硫原油一直存在進口需求。近一年來更多歐洲買家加入,使得中東原油需求量顯著增加。從下圖近三年的兩大價差走勢也可以看出,今年以來3月以來Brent/迪拜價差經常低于我們測算的1美元均值區間下限,顯示出中東原油基本面更強。

不同油品的特性及供需關系存在差異,也影響其價格水平。一般來說,越重、含硫越高的油品價格越低,更輕、含硫更低的油品價格越高。今年1-9月布倫特Dtd均價82.09美元/桶,以此作為基準可發現歐洲某國原油和馬來西亞混合原油的進口均價明顯偏低,也因此一直受到地方煉廠青睞。另一方面,今年阿聯酋和阿曼原油價格顯著走高的原因,可能在于阿聯酋和阿曼原油出口以中質含硫原油為主,可用于加工生產中間餾分油。考慮到美國煉廠以加工中東、加拿大等地的重油為主,且歐洲成品油需求結構中柴油占主導地位,重油供需基本面偏緊,推升了中東地區出口的重油價格,這也使得今年以來中東油品在我國地煉加工原料中的比重快速下降。
【結語】全球原油貿易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原本的地區間供需關系錯位形式需要重新尋找動態平衡點,也使得不同油品的價格差異擴大。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原油進口到貨成本占據煉廠加工成本超過80%,原油價格的波動、不同油品升貼水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煉廠的利潤,近兩年國際油價高位運行,地方煉廠把握部分油品低價的窗口期,提升煉油利潤空間。當前來看,全球原油貿易格局重塑的趨勢不可逆,預計2024年我國原油進口來源結構相較2023年不會發生顯著變化,不同油品進口價差的存在也將為地方煉廠繼續提供一定的利潤空間。
2024(第八屆)中國潤滑油技術創新及行業發展論壇暨中國(廣州)潤滑油行業供應鏈產品與技術展將于2024年3月6日-8日在廣州召開!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2024(第八屆)中國潤滑油技術創新及行業發展論壇暨中國(廣州)潤滑油行業供應鏈產品與技術展將于2024年3月6日-8日在廣州召開!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