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車用潤滑油市場的發展過程,是伴隨著乘用車從公車時代進入千家萬戶而發展的,具有高度的政策導向性。
2000年十五屆五中全會鼓勵轎車進入家庭,并不再硬性要求國產化。這一年作為乘用車市場分水嶺,開啟了中國連續十幾年轎車增長的故事。車用潤滑油作為汽車離不開的伙伴,自然也在這一年從OE配套端向售后市場端布局,越早布局的品牌越先享受汽車后市場的爆發。
車用潤滑油自由市場歷經20年發展,逐漸形成了以美孚、殼牌、嘉實多為頭部品牌,道達爾、福斯、康普頓和零公里等外資與國產多品牌混戰的市場格局。
車用潤滑油市場發展三階段
2000-2009年潤滑油在中國市場1.0暴利時代
2010-2019年潤滑油在中國市場2.0營銷時代
2020-未來潤滑油在中國市場3.0微利時代
潤滑油在中國市場的1.0階段,大約在2000年至2009年,這10年是車用潤滑油暴利通吃的好時光。
由于市場信息相對不透明,各上游廠家具備充足的利潤空間,于是乎看到品牌百花齊放。這期間國內的野蠻增長,為后面多家國產潤滑油公司上市打下了堅實基礎。對于全國的渠道批發端來說,這是好日子的10年,車用潤滑油的銷量也從OE端逐漸向售后維修端傾斜。
潤滑油在中國市場的2.0時段,大約為2009年至2019年。
以2009年末《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政策發布,為汽車行業確立了新能源為突破口,培育自主品牌的基調。北汽、比亞迪等國內主機廠相繼在2010年開始布局新能源領域。
這10年是國內潤滑油品牌營銷造故事的時代。車用潤滑油品牌逐漸分層,市場上無力營銷造勢的中小品牌相繼淡出視野。
每家品牌側重沉淀了自己產品的某個賣點,例如有主打清潔,有主打冷啟動保護,有主打全天候路況保護等等。一時間,各種營銷詞匯眼花繚亂,納米技術、賽道技術、PAO等,可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此外,市場上能清晰看到各類小眾高端改裝油產品,普通大眾型產品,中低端產品,活下來的在各自受眾圍墻里守護著自己的利益。在2.0期間,多家國內潤滑油公司借助兩個階段沉淀下來的實力紛紛在國內上市。
2020年應該是一個分水嶺。疫情催化下,供應鏈端價格戰步入白熱化。
各上游廠家為生存開始不同形式的價格戰擠壓對手,有的直接調整價格,有的變相升級不加價。隨著價格戰愈演愈烈,價值鏈各環節越發透明,標志著車用潤滑油邁入3.0階段。
未來隨著營銷深入和競爭加劇,車主對潤滑油品牌的記憶也許會進一步窄化,類似快消品市場,只能記住幾個頭部品牌。車用潤滑油市場也許將進一步從多品牌化邁入二元化時代,即“美嘉殼”與其他品牌。
陣營加速分化,導致潤滑油產品線價格加速觸底,并在互聯網平臺上形成常態化。價格競爭導致廠家利潤空間被快速壓縮,眾多中小廠家的自創潤滑油品牌也快速出局,將被迫放棄自建渠道,淪為供應鏈平臺及大品牌的貼牌工廠。
而二線品牌由于品牌價值無法支撐與一線品牌平行的價格,自身品牌價值又無法填平與“白牌”油品的價差,被迫放棄對品牌渠道的商務支持,逐漸喪失市場份額,未來等待他們的將是兼并,或是趁早主動轉型。
潤滑油廠家轉型模式
一是自建連鎖賦能,美孚新成立合資公司孚創主導的美孚一號甄選店,零公里的圣羅薩連鎖等,無不是希望通過連鎖運營觸達終端,建立屬于自己的陣地。
二是為了穩住產能,不斷拓寬與不同供應鏈平臺戰略合作,兩條腿并行走。
目前眾多潤滑油生產廠家正積極為各大供應鏈平臺站臺,在短短幾年內,市場上誕生了多款潤滑油產品線,如新康眾的布克威、快準車服的鷹旗、好修養的巴博比、三頭六臂的獅魔等等。
自建連鎖渠道或形象店,并用系統服務將優質終端門店圈起來,提供除產品供應之外的差別化服務,包括額外促銷、定期培訓、活動策劃等等,本質是渠道下沉,同時把產品與服務捆綁以降低客戶對價格的敏感度。但是這將導致渠道成本大幅增加,嚴格考驗廠家對于成本與利潤、以及長短期利益的平衡。
而對于第二條路,廠家過度依賴各大供應鏈平臺,將嚴重壓縮產品利潤空間,乃至最終失去渠道自主權。如何在貼牌與自有品牌渠道之間做好平衡,將是這些廠家們未來的重要課題。
新能源時代下的車用潤滑油產業
雖然眾多主機廠紛紛宣布在2025年停產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已成為眾多后市場玩家的共識。然而,筆者認為車用潤滑油市場仍然會增長,只是趨勢會減緩,基于下面三點判斷。
第一,巨大的存量市場。
我國乘用車保有量接近3億,以現在的增長速度,到2025-2030年,乘用車保有量將達到4-5億輛。巨大的存量市場下,若以每輛車平均10-15年使用為標準,存量燃油車市場至少仍有10-15年的常態化潤滑油剛需。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整個車用潤滑油的增長率將減緩。
第二,其他零部件仍需車用潤滑油。
新能源汽車包含混動、純電動兩大類型汽車,混動汽車與傳統汽車無異,暫不討論。電動車除了發動機被替代之外,仍有不少零部件需要使用潤滑油,包含冷卻、制動、變速箱、減震系統等。
第三,商用車增長趨勢明顯。
我國物流快遞業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未來廣大內陸腹地增長潛力巨大。商用車廣泛應用物流、車隊、租賃公司等,這些行業增長潛力會給商用車帶來持續增長,柴油潤滑油的增長趨勢仍然是下一個十年的主題,即便車用潤滑油因發動機潤滑油下降,商用車的增長也足以填平這段差距。
但無論怎樣,殘酷的競爭序幕已經拉開。這兩年潤滑油廠家必然經歷痛苦轉型,無論尋求自建連鎖渠道,又或者找到大供應鏈平臺深度合作,都需要做好平衡。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潤滑油廠家更應該優化產品結構,降低發動機潤滑油產品占比,向柴油、變速箱油、養護品等產品線平衡。而對于后市場眾多的中間渠道商,應該重新著眼當下市場格局,重新思考自己定位。
潤滑油高毛利的經營思想需要徹底拋棄,合理的多元化產品布局,產品加服務的思維需要深入骨髓,才能更好地在這一輪迭代中活下來。
中國潤滑油網致力于好文分享與行業交流,文章不代表平臺觀點。感恩原創作者,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不慎涉及侵權,請留言刪除。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評論